首页

冷柔

时间:2025-05-26 01:34:39 作者: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京开幕 探讨AI赋能新场景 浏览量:28992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24日在北京开幕,将持续至29日。本届活动以“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

图为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主办方供图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表示,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作为连续十一年举办的教育科技行业品牌活动,始终立足场景应用,服务行业发展。本届创新周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实践应用,期待与政产学研用各方交流互动、协同创新,为教育数智化转型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落地方案和创新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马成芳表示,海淀区将以《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牵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AI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应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积极探索打造教育创新发展的“海淀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海淀力量。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表示,智能时代的教育科技发展应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加强政产学研用各主体协同创新,以教育供给侧改革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满足民众对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让技术的应用与伦理的规范同频共振,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数字教育中心运行保障部主任、人工智能应用推进专班负责人吕航表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以素养为先、育人为本,构建产学研多元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产品与教学场景之间的双向促进和成果输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教育”的崭新未来。

  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一年。本届创新周将举办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平行论坛、主题工作坊、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旨在提供智慧共享、促进交流、协同合作的行业专业平台,链接技术成果与教育需求,持续输出可落地的创新模式方法与行业典型示范经验。(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媒:大陆代表及家属今日离开金门,批台当局谎话连篇根本没有诚意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学教授埃德•富勒(Ed Fuller)强调,恰恰是在需要加速学习的时候出现“教师荒”,这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

沪深调整住宅“7090政策” 楼市大招“在路上”?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公费教育、定向培养、“国优计划”……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明中都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家乡兴建的都城的遗址。城址由三重城垣构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是由城垣、宫殿、坛庙、中央官署、军事设施,以及路网、水系等遗存共同构成的庞大都城遗址群。

朝鲜试射导弹为“火星炮-19”型洲际弹道导弹

丰富多样的个人化IP内容,使他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截至11月24日,周鸿祎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合计超过千万,仅抖音平台就超过830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企业家。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企业家做这些是否偏离了企业经营的本职工作。

长征故事|长征中竟然还有“流动学校”!都教些啥?

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孙自法)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由北京联合大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对话与交流:中俄东北亚考古学术沙龙”,4月27日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H.H.克拉金教授率俄方考古专家代表团一行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进行交流研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